備戰碳交易4/減碳經驗談:正面面對、創造商機
歐盟預計將在2026年徵收碳關稅,台灣無法置身事外,尤其在企業端,想要增加國際競爭力,淨零減碳成為這世代企業高層經營的重要課題。而企業節能減碳做得特別早的台達電,自2015年參加巴黎氣候峰會承諾相關倡議開始,坦言一開始從完全不知從何做起,到現在對內建立碳定價機制、對外打造供應鏈ESG機制帶動淨零成效。然而面對許多中小企業想做卻手足無措,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則說,「其實邏輯想通了,可是一門商機,而且是非常實質的驅動力」!
歐盟預計將在2026年徵收碳關稅,台灣無法置身事外,尤其在企業端,想要增加國際競爭力,淨零減碳成為這世代企業高層經營的重要課題。而企業節能減碳做得特別早的台達電,自2015年參加巴黎氣候峰會承諾相關倡議開始,坦言一開始從完全不知從何做起,到現在對內建立碳定價機制、對外打造供應鏈ESG機制帶動淨零成效。然而面對許多中小企業想做卻手足無措,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則說,「其實邏輯想通了,可是一門商機,而且是非常實質的驅動力」!
全球目前已有逾130個國家宣布推動「淨零碳排」,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4月22日「世界地球日」宣示,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,也是台灣的目標。國發會今年3月公布淨零碳排路徑,年底才公布12項關鍵戰略。不過外界認為,碳已成國際貿易的挑戰,除了減碳外也要給予企業境外碳權等工具,才能保持有台灣經濟命脈。
綠色和平組織說明,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,會帶來全球暖化,導致劇烈的氣候變遷,為了鼓勵減碳,提供企業誘因,國際開始推廣碳定價的概念,例如碳交易、碳稅、碳費,都是同樣的原理。碳交易較常見的制度,是政府為排放總量訂定上限,並根據不同產業別,核配給不同的企業碳排放的額度,假如企業的排放超過了額度,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,彌補超額的排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