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lated Posts

減碳玄機2》歐洲邊境碳稅來襲 287家排碳大戶課碳費,台灣靠供應鏈減碳能過關?
2023年歐洲碳關稅(CBAM)即將試行,台灣出口歐盟的電子、鋼鐵、塑化等高碳排商品可能面臨衝擊,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估計,台灣出口到歐盟且受CBAM影響集中在金屬製品,出口額約9.5億美元,自2026年起依據CBAM規範,台廠對歐盟的應付稅額將來到336億元台幣,隨著稅率拉高,根據綠色和平與中研院的報告,到2045年後,台廠每年要付給歐盟的稅額恐超過2600億元。

工業3.5 是PCB業最佳混合戰略
PCB產業的發展面臨美中貿易戰、大陸環保趨嚴,以及陸廠搶單等大環境不利因素,甫當選TPCA(台灣電路板協會)新任理事長的欣興電子(3037)PCB事業處總經理李長明認為,台廠宜持續強化工廠營運管理,而工業3.5可說是PCB產業最佳混合戰略….

備戰碳交易4/減碳經驗談:正面面對、創造商機
歐盟預計將在2026年徵收碳關稅,台灣無法置身事外,尤其在企業端,想要增加國際競爭力,淨零減碳成為這世代企業高層經營的重要課題。而企業節能減碳做得特別早的台達電,自2015年參加巴黎氣候峰會承諾相關倡議開始,坦言一開始從完全不知從何做起,到現在對內建立碳定價機制、對外打造供應鏈ESG機制帶動淨零成效。然而面對許多中小企業想做卻手足無措,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則說,「其實邏輯想通了,可是一門商機,而且是非常實質的驅動力」!
發佈留言